关于耕读

耕读,和它的字面意思一样,一边耕种,一边读书。这是旧时农耕社会读书人的写照,在工业化之前,社会的分工并不明确,几乎每个家庭都需要自己解决衣食住行的全过程。农忙时耕种,农闲时读书,旧时的知识体系和社会秩序就这样独立于官学之外,在千百年里传承了下来。

如今的社会分工已经相当明确,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专业的人员从事其中,读书人可以免于操心体力劳动而专心读书。乍一看,这不就是在说在校学生吗?但我想说的不是学生,我想说的是如今“耕种”时的“读书”。

对大多数技术工种而言,在获得了此项技术后,已基本能胜任相应工作的需求,如司机、电工、木匠等。因此在随后的岁月里,都要依靠着这门技术谋生,只要行业不被瓦解,这门技术就不会过时,于是,便在此般“耕种”中无限重复,“读书”也就意义不大了。

但有的行业会稍显不同,随着知识的更新,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会随之而变,如程序员、物理学家、投资家等。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,还要紧跟业内动向,如此“耕种”之外的“读书”就显得意义非凡了。

去年的这个时候,和同事聊天,他来自对岸,当我问及两岸文化差异是否很大时,他提到了耕读。祖辈是从这边迁过去的,虽然历经了三代人,但一直保留着耕读的传统,所以在文化上是传承一致的。我想如今的一些细微差异应该是文化本土化后而自然演变的结果,诸如对外来词汇的翻译、对新生事物的命名。两相比较,或有一字之差,或前后倒用,但意思终是相同的。乐观地看,是文化的多样性;悲观地看,是交流的缺失。

分工明确的社会就像一件庞大的机器,每个参与者都是其中的一个部件,当我们一门心思专研其中的时候,就是工匠精神即将发挥出来的时候。但我想,在“耕种”的同时,还是应该要“读书”的,既要读专业的书,也要读专业外的书。因为有的东西,还是需要传承的。

除非注明,三棵树阁文章均为原创,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

本文链接地址:http://www.sksren.com/archives/1321.html

关于耕读》有6个想法

  1. 大致

    早前书贵,不是薄有家资的就只能耕,读不起;后来生产力发展了,书也发展了,到了明清小说流行,耕种至于看小说,估计跟当下追剧也没差多少.真正肯用心读[书]的,自古以来就是少数人.

    回复

回复 三棵树人 取消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